必看!上外德语口译考研初试专业课大纲要点剖析
上海外国语大学的MTI德语口译硕士研究生专业是2018年开设的专业,学费10万/2.5年,全日制,可以跨专业报考。近些年每年统考有17-25人左右报考,录取3-6人左右,录取率12%-30之间。另外,上外没有开设德语笔译专业。
上外德语口译研究生专业,是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、熟悉全球事务、掌握专业口译技能(包括交替传译 和同声传译)的会议口译员。要求学生能现场完成德汉双向的交替传译任务,保证信息 完整、准确;能完成德汉双向、英进德/汉的同声传译工作,为国际和地区组织、政府 机构、企事业部门等举行会议提供完整、准确的语言服务,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笔译能力。
1、101思想政治理论(满分100分,考试时间3小时);
2、215翻译硕士德语(满分100分,考试时间3小时);
3、361德语翻译基础(满分150分,考试时间3小时);
4、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(满分150分,考试时间3小时);
能否进入复试不是取决于初试的总分, 而是技术分:四门科目的考分+政策加分(自2021年的开始改为这样算了)。
政策加分:历年能获得的很少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例如,当过兵的、支过教的、当过村官儿的、当过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的、到国外当过汉语教师志愿者的,3年内参加研究生考试加10分,立过二等功的推荐免试录取。能符合的考生很少,(具体可参见上外的研究生招生简章中的详细说明。)
这科满分100分,考试时间3小时,考过的题型有:完形填空,选择、阅读理解和写作等,主要考察学生的德语基础能力。学生备考时要注重德语基础,着重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。
这一科主要就是对德语基础知识的考察,会考察近义词辨析,介词、句式转换、功能动词、固定搭配等知识点,难度和题型跟专八考试相近。也有文章改写、阅读理解、写作、填空等题型。
比较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基本功,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基础的巩固。比如,带前缀的动词的词义辨析,动词的介词搭配或配价结构、情态动词的用法、虚拟式的用法等,都是常考的点。
这科满分150分,考试时间3小时,题型包括德汉短语翻译及解释,中德文章节选翻译,
这一门就是考察翻译能力的。题型有30条词条翻译(中德、德中各15条),篇章翻译四篇(中德、德中各两篇)。上外的考题所选题材均为政经类、文化交流类,至今暂未涉及文学散文题材类,但考察范围也是比较全面,平常要多看多积累。备考时,既要估计翻译理论技巧的学习,又要勤加练习,广泛涉猎。
1)词条翻译题 汉译德的词条内容跟当年的时事热点贴合比较紧,或近几年社会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,比如往年真题里考过:碳中和、碳达峰等,可以参考百科的名词解释的词条。德译汉的词条中通常会部分的缩写词条,比如:CIIE,复习时可以针对性地积累一下各重点活动、会议、国际组织等的缩写。还有部分涉及翻译或者专业学习的词条,比如:Simultandolmetschen。
2)篇章翻译题 这部分的题材上外常选用跟时事或热点话题相关的新闻报道、社论等,篇幅比CATTI三笔的文章稍长,难度比三笔稍难一些。话题比如真题考过:德国的社会、工业,以及疫情等热点话题相关的。对于社会中一种特定现象的介绍,以及中德关系等。语言有偏日常类型的,也有非常正式的。题量比较大,时间较为紧张,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训练一下做题速度。
2025考研考的是30道单选题(30分)、古诗词改写成白话文并写500字评论(40分)、1道论述题(30分)、800字命题作文(50分)。
2024考研考的是5道语句解释、5道简答题、1道论述题、两篇作文题。
2020年~2023年考的:名词解释、古诗词改写成白话文并写500字评论(40分)、简答论述、缩写文章、800字命题作文。
16年-19年都是:五个简单题(5个问题分别简答每题20分)、 一篇命题作文(800-1000字 50分)
15. “三十六计”中,哪一计体现了由被动转为主动
16. 餐桌礼仪方面,餐巾的作用是什么/应该放在哪里
17. 1932年,清华大学考试的上联是“孙行者”,下联是什么
20. 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”是谁提出的
二、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(20分),并写500字评论(20分)
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。虎自山上驰来,妇人仓皇沉水避之。二小儿戏沙上自若。虎熟视久之,至以首抵触,庶几其一就惧;而儿痴,竟不知。虎亦寻卒去噫,虎之食人,先被之以威,而不惧之人,威亦无所施欤!
就“新型经济模式与创业创新”写一篇文章,800字,议论文。
高译教育专注上外及上海其他院校考研保研辅导,也可关注“高译考研”公众号,查看历史消息,有备考的一些干货,都是上外及上海其他院校考研相关的,各个专业。每个人的学习状态、效率不一,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。